
廣州怎樣破解居家養(yǎng)老難題
越秀區(qū)六榕街老人飯?zhí)?,長者在用餐
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,養(yǎng)老成為備受關注的民生大事。數(shù)據顯示,截至2017年底,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人已達2.41億人,占總人口比重17.3%。
作為超大型城市,廣州的戶籍老年人口高達161萬人,老齡化社會特征突出。2016年開始推廣的老人飯?zhí)?,經過幾年發(fā)展,已全面覆蓋街道和村居,緩解了老人因兒女白天上班、中午吃飯難的問題,在全市深受歡迎。這種政府引領、社會運營、人人參與的助老模式,有利于提升居家養(yǎng)老的服務質量。
一頓飯的“味道”
榨菜蒸肉餅、萵筍炒魚松、白灼時蔬、蟲草花燉雞湯,兩葷一素一湯只要9元錢,在老年人口近20%的廣州市越秀區(qū)六榕街道,老人飯?zhí)糜袝r一天能接到近300人訂餐。
每個工作日中午,88歲的劉宗炎會步行幾分鐘,到六榕街的老人飯?zhí)贸燥?,風雨無阻。飯?zhí)玫娘埐艘哉糁鬄橹?,少油少鹽,營養(yǎng)健康,軟糯可口,深受老年人歡迎。
志愿者用托盤把飯菜一份份端到老人面前。劉宗炎吃得很香,很快吃完一碗,又去加了米飯。老人告訴記者,兒子、兒媳都是醫(yī)生,平常工作很忙。早幾年在家自己做飯還沒問題,如今年紀大了,兒子總擔心他忘關煤氣。
“在這吃飯,孩子們很放心?!眲⒆谘渍f,“不僅飯菜香噴噴的,為我們服務的志愿者也很熱情?!?/p>
飯?zhí)脧堎N的備忘欄細致記錄了用餐老人的種種忌口。開飯前,有志愿者教老人們做手指操。很多老人長期在飯?zhí)贸燥?,有了自己固定的位置,“飯友”們坐在一起說說笑笑,熱鬧非常。
吃飯之余,老人飯?zhí)酶抢先司窠涣鞯摹皸⒌亍?,他們在這里吃出了另一重“味道”。
“在家里,一個人很孤獨。飯?zhí)锰峁┝艘粋€平臺,認識了很多朋友,一起聊聊天,心情也變好了。”劉宗炎說。
截至今年3月,廣州全市共有老人飯?zhí)?52個,實現(xiàn)了街道、村居全覆蓋。飯?zhí)眠€著力為空巢、獨居、高齡、失能老人解決吃飯難,替他們的子女減輕負擔。
眾人拾柴把好事辦長久
小小一頓老人餐,背后卻大有乾坤。
廣州出臺《社區(qū)居家養(yǎng)老服務改革創(chuàng)新試點方案》《長者助餐配餐服務指引》等文件,要求在市中心城區(qū)步行10分鐘至15分鐘范圍、外圍城區(qū)20分鐘至25分鐘范圍建設助餐配餐服務網絡。
在越秀區(qū)六榕街老人飯?zhí)玫暮诎鍓ι?,記下了每一位捐贈者的名字,善款?00元至2000元之間,捐贈物包括糧油等物資。
這是廣州積極引入公益慈善、志愿服務資源參與助老用餐服務的縮影。為了確保老人飯?zhí)瞄L期運行下去,廣州采取“政府補一點、企業(yè)讓一點、慈善捐一點、個人掏一點”的方式,讓老人飯?zhí)靡浴氨1疚⒗钡臉藴?,實現(xiàn)自我造血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廣州市民政局福利處處長陳忠文說,一頓飯餐標為15元,企業(yè)需要讓利3元,政府每餐補貼3元,再加上慈善捐贈,老人支付9元左右,貧困老人則免費享用。
把錢用在刀刃上,老人配餐實現(xiàn)了財力可負擔。王福軍說,從2016年開始,廣州已下達約1億元主要用于設施設備購買、場地裝修、網絡建設和就餐補貼,政府資金起到了引導作用和示范效應。
與此同時,廣州還開放“大配餐”服務平臺,將政府舉辦的老人飯?zhí)梦薪o企業(yè)或社會組織運營,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成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的主體。
“小支點”撬動大服務
痛點即需求。老人飯?zhí)玫慕⒃从趶V州市對居家養(yǎng)老難題的精準出擊。廣州老人飯?zhí)玫耐七M沒有“另起爐灶”,而是“就餐下鍋”,在原有的1460個星光老年之家和188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升級改造。
“由于歷史長、活動形式陳舊,利用率不高,老人飯?zhí)迷谠谢A上進行改建,也提升了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。”陳忠文說,政府在養(yǎng)老助餐配餐工程上沒有實行大包大攬,而是以街道為單位充分調動轄區(qū)社會資源,整個配餐工程85%由社會力量支撐。
老人飯?zhí)檬菑V州基層黨建項目化的縮影。除老人飯?zhí)猛猓瑥V州還通過網格化管理、居民自治議事會、12345熱線等途徑,打撈“沉默的聲音”,及時解決居民最關切的民生小事,老樓宇加裝電梯、舊街巷管線改造等得以實施。